石門水庫:臺灣水資源挑戰與希望的見證

石門水庫:臺灣生命之源,見證水資源的挑戰與希望

水庫的誕生與使命

石門水庫,坐落在臺灣北部桃園市境內,於 1964 年竣工啟用,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具防洪、發電、觀光等多功能的綜合性水利工程。水庫大壩高 133 公尺,壩頂長 430 公尺,形成了一個人工湖泊,儲水量達 3 億立方公尺。

石門水庫的興建,奠定了臺灣北部農業發展的基礎。它將大漢溪上游的豐沛水資源加以截留和調配,解決了桃園、新竹等地區的缺水問題,灌溉了廣大的農田,滋養著臺灣的糧食生產。

水資源的挑戰與危機

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和氣候變遷的影響,石門水庫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年降雨量的減少、人口的快速增長和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得水庫的蓄水量逐年下降。2021 年,石門水庫的蓄水量一度跌破歷史最低點,僅剩 2.2 億立方公尺,蓄水率僅為 10%。

水庫蓄水量的下降,不僅威脅著桃園和新竹地區的供水安全,也影響了水力發電的穩定性。更令人擔憂的是,水庫水質也因上游汙染和藻類滋生而受到影響。

水位回升:集水區降雨的希望之泉

2023 年,一場及時雨為石門水庫帶來了轉機。受鋒面通過的影響,石門水庫集水區迎來了連續數天的降雨,水庫水位開始緩慢回升。截至 2023 年 3 月 18 日,石門水庫的蓄水量已回升至 2.5 億立方公尺,蓄水率上升至 12%。

這場及時雨不僅緩解了石門水庫的缺水危機,也讓民眾看到了水資源保育的重要性。集水區的植被保護、節水減碳的宣導和汙水處理設施的改善,都是確保石門水庫永續供水的關鍵。

節水與永續:共同守護生命的源頭

面對水資源的挑戰,政府和民間攜手合作,推動各種節水措施。桃園市政府實施輪流供水,並積極推廣節水器材和宣導水資源保育觀念。民眾也紛紛響應,從日常生活中減少用水,為水庫的永續做出貢獻。

除了節水,永續利用水資源也是重要的課題。石門水庫管理單位積極推動再生水利用、滲透雨水回收和地下水回注等措施,將廢水資源化,補充水庫水源,降低對天然水資源的依賴。

未來的展望:共生共榮的永續水資源

石門水庫的水位回升,為臺灣的水資源管理帶來了一絲曙光。然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要確保水庫的永續供水,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持續推動節水措施、加強水資源保育和促進再生水利用。民間也應積極響應,養成節水習慣,並支持水資源永續發展的相關政策。

只有我們共同攜手,才能守護石門水庫這個臺灣生命之源,讓它繼續滋養這片土地和人民,創造一個水資源永續共存的未來。

重點:

  • 石門水庫是臺灣北部重要的水利工程,具備灌溉、防洪、發電、觀光等多項功能。
  • 水庫水位受年降雨量減少、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影響,近年來蓄水量持續下降,水質也受到汙染和藻類滋生威脅。
  • 2023 年一場及時雨為石門水庫帶來轉機,水位開始回升。
  • 節水和永續利用水資源是確保石門水庫永續供水的關鍵。
  • 政府和民間需共同努力,推動節水措施、加強水資源保育、促進再生水利用,創造一個水資源永續共存的未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