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亞集團:漁電共生與再生能源的永續之路

大亞集團:漁電共生與再生能源的永續之路

前言

在大力推動再生能源的時代浪潮中,大亞集團以其在漁電共生和太陽能領域的領先地位,展現了其在永續發展方面的承諾和創新。本文將深入探討大亞集團在這些領域的開拓,以及其對環境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

漁電共生:多贏的解決方案

漁電共生是兼顧太陽能發電、漁業養殖和環境保護的多贏解決方案。大亞集團旗下志光能源在臺南七股打造了全臺最大的漁電共生電廠,由兩期組成,總容量達120MW。

第一期85MW的案場已於2022年完工並發電,至今已發電超過1億度電,預計年營收貢獻達5億元。該案場每年預計可產出500噸漁獲,包括蛤蠣、烏魚、石斑魚等,為當地漁業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太陽能發電:清潔、永續的能源

除了漁電共生外,大亞集團也積極投資太陽能發電。截至目前,大亞集團在全臺擁有68座屋頂型和地面型太陽能光電廠,總建置容量達210MW。公司目標在2026年將太陽能容量提升至500MW。

這些太陽能電廠分佈於全臺各縣市,提供穩定、潔淨的再生能源,減少碳排放,為環境保護做出貢獻。

永續發展的企業責任

大亞集團深信,永續發展不僅是一項企業責任,更是一個創造價值的機會。透過漁電共生和太陽能發電,大亞集團創造了一個多方受益的生態系,推動了環境保護、地方經濟和社會進步。

獲取「社會執照」是大亞集團投資再生能源事業的關鍵。公司透過與地主、漁民和居民的密切合作,建立了相互信任和支持的關係,確保了專案的順利執行和永續經營。

未來展望

展望未來,大亞集團將持續投資再生能源事業,目標在2025年將太陽能容量提升至450MW。公司也積極佈局其他永續產業,包括儲能、氫能和循環經濟,以打造一個完整的能源鏈管理體系。

大亞集團相信,透過持續的創新和與各界合作,將能為臺灣和全球創造一個更永續、更繁榮的未來。

重點整理

  • 大亞集團是漁電共生和太陽能領域的領導者。
  • 七股漁電共生電廠兼顧發電、養殖和生態功能,營收與漁獲量可觀。
  • 太陽能電廠分佈於全臺各縣市,提供穩定、潔淨的再生能源。
  • 大亞集團積極獲取「社會執照」,與當地社區建立信任合作關係。
  • 未來將持續投資再生能源事業,目標在2025年將太陽能容量提升至450MW。

日全食:天文奇觀與人類關注

日全食:大自然的壯麗奇觀

日全食是一種非凡的天文現象,當太陽光球完全被月亮遮住時發生。在這神奇的時刻,原本明亮的太陽圓盤被黑色的月球陰影所覆蓋,只留下模糊的日冕在四周輝映。由於月亮的本影錐長度較月地之間距離長,日全食只在月球位於近地點時發生。由於太陽的實際體積比月球大得多,因此日全食通常只能在地球上一塊非常小的區域見到。

日全食分期

日全食的過程可分為以下五個時期:

1. 初虧:

月球東沿相切於太陽西沿,日蝕開始,太陽開始出現虧損。

2. 蝕既:

月球繼續東移,東沿相切於太陽東沿,太陽完全被月球遮擋,光線完全被吞食。

3. 蝕甚:

月球東移至中心與太陽中心重合,日全食達到極點。

4. 生光:

月球繼續東移,西沿相切於太陽西沿,太陽即將露出,光芒即將重現。

5. 復圓:

生光後月球遮擋太陽越來越少,月球西沿相切於太陽東沿,太陽圓盤形狀完全恢復,整個日蝕過程結束。

人類對日全食的關注

研究:

日全食提供了研究太陽大氣層的絕佳機會,因為這時太陽光球的強光被完全掩蓋。天文學家可以通過觀測日全食來研究色球層、日冕等太陽活動。

文化意義:

在許多文化中,日全食被認為是神聖的事件或不祥的徵兆。在古代中國,人們相信日全食是由「天狗」引起的,並舉行儀式來驅逐它。

旅遊和經濟影響:

由於日全食是一種罕見的現象,因此會吸引大量的遊客和天文愛好者前往觀賞。日全食帶地區的酒店房間經常會爆滿,旅遊業和經濟都會受到提振。

日全食特別之處

倍裏珠:

食既和生光期間,由於月球邊緣高低不平,遮擋部分陽光,會出現一串明亮的光點,稱為倍裏珠。

鑽石環:

當圍繞著月球剪影的明亮圓環中只留下唯一的一顆倍裏珠時,便會透射出如鑽石般的光芒,稱為鑽石環。

結論

日全食是一種令人驚嘆的自然奇觀,提供了難得一見的機會來觀察太陽大氣層和領略大自然的壯麗。儘管日全食發生得並不頻繁,但它的特殊性和文化意義使其成為一個令人難忘的現象,值得我們珍惜和欣賞。

太陽能雙效空調系統:解決能源危機與節省電費之奇觀

突破能源困境:太陽能雙效空調系統 問世

在陽光普照的臺灣,如何善用豐富的太陽能資源,解決日益嚴峻的能源危機,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高雄科技大學與國防部攜手合作,研發出一項創新技術——太陽能雙效空調系統,榮獲第九屆國際創新發明競賽金牌獎,為綠色能源的發展注入一股強大的動能。

靈感源於節能需求

太陽能雙效空調系統的發明構想,源自於海軍左營後勤指揮部少將指揮官施武樵的洞察。他觀察到臺灣南部夏季炎熱,陽光充足,但太陽能熱水器普及後,夏季使用率卻偏低。於是,他萌生了一個想法:如果能將太陽能熱水器轉換成空調,應用於軍事廠房設施,豈不就能大幅節省電費,提高能源使用率?

技術原理與優勢

在高雄科技大學模具系主任徐中華教授的指導下,由研究團隊歐招輝老師、施武樵博士及研究生王鈺盛、黃智男等人共同努力,歷經三年研究,將太陽能熱水器與變頻空調等兩項成熟科技導入能源轉換的概念,研發設計出太陽能雙效空調系統。

此一系統在日照充足時,可利用太陽能所產生的熱水,以能源轉換方式來製冷;日照不足時則啟動變頻空調壓縮機製冷,供應空調,除可符合民生需求外,更可導入工業製造與船舶、軍艦設計,有效利用工業生產和艦船航行中,引擎及相關設備所產生的廢熱轉換製冷,大幅節省電費與艦船燃油消耗。

軍事與民生應用前景

施武樵指揮官強調,未來武器系統的戰場存活率與能源息息相關。因此,相關武器系統在設計初期,就須將系統能源使用效率列入考量,特別是野戰、救災指揮所與附有電子儀器的作戰裝備,在穩定的空調下,可提升武器系統的可靠度與戰場存活率。

此外,太陽能雙效空調系統也具有廣泛的民生應用前景。在日照充足的地區,此係統可充分利用太陽能,節省空調用電,降低家庭或企業的能源開支。同時,由於系統設計兼顧節能與環保,有助於推廣綠色生活理念。

持續精進與展望

高雄科技大學模具系主任徐中華表示,研發團隊將持續精進太陽能雙效空調系統的熱效應應用等相關層面發展,使系統發揮更大的實際效益。未來,該系統有望導入大型工業園區、商業建築或公共場所,進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為臺灣的永續發展貢獻一份心力。

重點整理

  • 太陽能雙效空調系統由高雄科技大學與國防部合作研發,榮獲第九屆國際創新發明競賽金牌獎。
  • 發明構想源自於海軍少將指揮官施武樵的洞察,旨在節省能源開支,提高能源使用率。
  • 該系統結合太陽能熱水器與變頻空調技術,在日照充足時利用熱水製冷,日照不足時切換為空調壓縮機製冷。
  • 此係統可廣泛應用於軍事、工業、民生領域,節省電費,降低能源消耗,提升環境友善度。
  • 研發團隊將持續精進系統效能,擴大應用範圍,為綠色能源發展與永續環境做出貢獻。

九月台北市將上線「智慧公車站牌」

台北市公共運輸處今天表示,9 月 1 日前將設置太陽能發電與「太陽能暨手搖發電」智慧型站牌。

公運處將試辦 2 款免接市電的潔能智慧型站牌,包括 10 座「太陽能暨手搖發電」智慧型站牌與 2 座太陽能發電智慧型站牌。

潔能太陽能站牌可能設在中正區或大同區,但目前還在評估中,並未最終定案。

一座「太陽能暨手搖發電」智慧型站牌設置費用約新台幣十多萬元。這種站牌以太陽能為主要供電來源,民眾候車時手搖啟動,即可為站牌發電,在無太陽情況下,仍能運作 14 天。